此内容存有偏见

请使用中立的语气(而不是爱好者或媒体报道的语气),移除琐碎的轶事与未经证实的评论、不合适的列表和链接收集等。

重要信息

时间范围

U.C.0079/02/04 ~ U.C.0079/03/22

涉及事件

一年战争

简介

“地球降下作战”是由吉翁公国发起的一系列战争,其目的是为了入侵地球,并为漫长的一年战争收集所需的资源。

背景

在血腥的“一周战争”之后,地球联邦和吉翁公国签署了南极条约,禁止使用核、生物和化学武器(NBC)。虽然这缩小了战略选择的范围,但它也给吉翁军队带来了显著优势,他们将计划主要集中在利用机动战士作战上。吉翁的实质领导者基连·扎比力排众议,执意执行降下作战。

兵力送入地球之最大目的,是为了确保拥有充足的稀有金属,与石化燃料供给。虽说拥有资源采掘用的小行星或月表基地,仍有很多种仅在地球生产的矿物资源。以宇宙殖民地为母国的吉翁公国而言,此矿物资源为其迫切渴望的东西。

一周后,吉翁公国开始攻击地球,在重复无数次的电脑模拟与演训后,开始大量降下作战用的舰队,通过使用Mass Driver——一个在月球表面的质量投射装置 ,将他们的机动战士发射到太空和地球。最终于2月4日13时40分,自吉翁本国与建设中的所罗门要塞出发。

战争过程

公国的地球攻击部队由卡尔马·扎比 (Garma Zabi) 领导,分为五个目标明确的机动师团。

吉翁军第一次降下作战

0079年3月1日,吉翁军发动第一次MS降下作战。

借由殖民卫星坠落等攻势,造成联邦军地球部队伤亡惨重的公国军,在3月1日运用400架HLV(据说有32架被击落),将地球方面军第1地上机动师成功降落在地球,空降至中亚细亚(亚洲中部内陆地区)、巴尔克什湖、咸海的公国军,随后占领了拜科努宇宙基地。此后,第1地上机动师将部队分为两支,分头占领重工业区集中的黑海、敖德萨地区,以及石化燃料蕴藏丰富的中东地区。另外,马·克贝少校指挥的资源采掘部队也在4日降落,中亚细亚、欧洲、中东等大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公国军的势力范围。

  • 第1地上机动师团(1st Terresliial Mobile Division)降落在巴尔喀什湖以及咸海沿岸,天山山脉北侧。该师夺取了位于哈萨克斯坦的联邦军拜科努尔基地,然后继续推进,穿越里海,进入欧洲和中东。

吉翁军第二次降下作战

0079年3月8日,第2、第3地上机动师团分别在北美沿海两岸降下,然后呈夹攻之势向内陆地方进军。 吉恩军O-1伊安·格雷顿被调往第2地上机动师团。

投放于北美沿海两岸目的有二:

1、征服联邦的工业军事复合体。

2、接管联邦的食物供应。

加利福尼亚基地 (对西海岸20多个军事基地的总称) 成为随后吉翁军陆地攻击的集结地。由于这些基地在没有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被占领,它们很快被改造为新的吉翁地球攻击部队总部和吉翁的机动战士生产设施。

以占领北美洲为主要目标的第2次空降作战,瞄准的是地球联邦军最大规模的综合军事基地设施、谷仓地带、政治重心。首先,在8日派遣佯攻部队降落于墨西哥,借以牵制贾布罗的敌军,接着,配备了陆战型式样扎古Ⅱ J型的第2、第三地上机动师,分别降落在北美大陆东岸和西岸,各自将部队分为3支,席卷了北美洲。13日占领加利福尼亚基地,15日攻陷纽约,18日占领北美洲中部。在这次作战中,公国军曾投入试作的机动兵器机动坦克(Mobile Tank)。

吉翁军第三次降下作战

0079年3月18日,第4地上机动师团在大洋洲的三个地点降下:北澳大利亚卡奔塔利亚湾、在婆罗洲和菲律宾之间的西里伯斯海、泰国湾。 从这些地点他们开始向中国推进,并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文莱、马来西亚(在婆罗洲岛上)建立基地。

成功占领中亚细亚、欧洲、北美洲等重要地区的吉翁公国军,在18日继续实施了第3次降下作战,这次的行动以确保资源为目标,将部队(主力是第4地上机动师)投入到东南亚和大洋洲。28日推进到最北方界线的印度,30日推进到最南方界线的纽西兰,占领了广大的地区。这个占领区截至终战为止,都没有再爆发任何大规模的战事,但是,东南亚特有的湿热气候和环境,还有当地居民组成的游击队袭击,都让驻扎于此地的公国军吃尽了苦头。

吉翁军第四次降下作战

0079年3月18日至22日,第五组,也就是最后一组,在北非大部分未受保护的沙漠登陆。

公国军最后一个攻略的地区是非洲大陆。非洲的空降作战被称为补充部队空降任务,主力是没有公国国籍的“外籍兵团”,因此,和正规军的作战有所区别。这场作战的主要目标,是要压制集结联邦军残存战力的非洲地区,可是,公国军在此地却遭到联邦军的顽强反抗,一直等到降落过了1个月后的5月10日,才推进到非洲中部。公国军在这一连串的

结果

随着降下作战的成功,地球上大量的重要据点落入吉翁军手中,给联邦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基地,它是仅次于南美贾布罗基地的联邦军第二大军事基地,包括了海军军港、空军基地、宇宙港、各种兵器的开发生产设施等。

在占领了加利福尼亚基地后,吉翁军将其作为侵攻地球的中心基地,并将兵工厂改建为机动战士的生产工厂。此后,吉翁军在地球上使用的机动战士大半都是由这里开发和生产的。

2至3月间,依靠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吉翁军顺利占领了地球上大约三分之二的地区。但由于人力物力资源的枯竭,以及随着战线的拉长而带来的严重的补给的问题,吉翁军再也无力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联邦军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境而无力反攻。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

由此,一年战争从初期阶段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相持阶段。

详解

吉翁公国军降落地球后带来的长期消耗战1

U.C.0079年2月7日,吉翁公国军开始执行进攻地球作战。
作战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地球上的资源地带,夺取工业区并控制军事据点,切断地球联邦军部队的补给,然后向贾布罗基地发起攻击。
虽然在开战之前吉翁公国就制定了进攻地球的作战,但是由于南极条约的签署,战争向着长期化转变的结果,实际作战实施的形式却与最初的计划有所出入。
吉翁方面最初设想的是殖民卫星坠落地球后,地球联邦军会无条件投降,兵不血刃地解放地球后直接派兵进驻接管。在这一背景下所针对的假想敌并非是联邦正规部队而是游击队。(推测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提及的YMS-08A高机动试验机就是根据吉翁方面的战术推演而诞生的用于对游击队作战的机体)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地球联邦军地面部队以及月神二号的联邦宇宙军并非赤手空拳。特别是联邦军的地面部队。即便受到殖民卫星坠落的影响,其战力规模仍然十分巨大。加之吉翁公国军队对于在地球上战斗与生活的不习惯,以及MS的性能到底在地球上如何这一未知数,可以预想到的是此战必将陷入苦战的局面。
因此吉翁方面首先从宇宙进行战略轰炸,通过在月球设置的质量投射装置将大量的巨大岩石发射到地球,对联邦地面部队造成打击后再派遣降落部队。
战略轰炸的结果是,在受到质量投射装置攻击的欧亚大陆上,号称联邦军最强大的地面部队遭受了重大打击,无法向欧洲和南亚方面进行转移。来自质量投射装置的攻击对各地的联邦军地面部队及轨道上的太阳发电卫星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并一直持续到联邦宇宙部队发动「燕狼作战」将质量投射装置破坏为止。
损失了质量投射装置的吉翁方面在3月1日发动了第一次降下作战。吉翁军终于降落到了地球上,并形成了重力战线。
在这之后,吉翁又实施了包括资源采集部队及增员部队在内的4次(共计5次)降下作战。降下作战使得吉翁公国部队得以在短时间内占据近一半的地球表面。通过MS在地面战斗中发挥的压倒性优势,使得地球联邦军士气持续低迷,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带来了可能。
但是,随着占领区的迅速扩大,对于补给线的负担也在日益增长,使得战线变得愈发胶着。最终战争滑入了长期消耗战的泥沼。

参考来源
  1. The Official Gundam Perfect File 137-23[][]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